以回顾的角度来看,这些在技术层面的显著进展,可以在弗洛伊德基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发现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找到支持的论点,他的发现基本上增加了我们对于矛盾起源的了解。因为生本能、死本能以及相应的爱与恨,在根源上有最紧密的互动,所以负向与正向移情基本上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对于最早期客体关系的了解及其所隐含过程的了解,已经在根本上从各种角度影响了技术。我们早就已经知道,在移情情境中的精神分析师,可能代表了母亲、父亲或是其他人,有时候在病人的心里,咨询师也扮演了超我的角色,而在其他时候则是本我或自我的角色。我们目前的认知,让我们能够看穿病人分配给分析师的各种角色的特殊细节。事实上,在婴儿的生活里存在极少的人,他对人的感受却是众多的客体,因为他看到的是人的各种不同层面。因此,分析师可能有时候代表了自体、超我的一部分,或是各种内化的人物形象。同样地,如果我们只是认知到分析师代表了真实的父亲或母亲,这样的帮助并不大,除非我们了解是父母的哪个层面被激活了。在病人心中的父母形象,经过了婴儿期的许多投射与理想化过程之后,已经有各种程度的扭曲,并且经常保留了相当多婴儿期的幻想本质。整体而言,在婴儿的心里,每个外在经验都是与他的幻想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幻想也包含了一些真实经验的元素。只有通过对移情情境进行深度分析,我们才能够发现关于过去的真实与幻想层面。也是这些最早的婴儿期摆荡的根源,解释了它们在移情中的强度,以及在父亲与母亲之间、在全能的客体与危险的迫害者之间、在内在与外在形象之间的快速变化。有时候这些变化甚至出现在单次治疗时段中。有时候分析师看起来同时代表了双亲。在这种情形下,通常以联合起来的敌视态度对付病人,此时负向移情达到了极为强烈的程度。在移情情境中,被激活或是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混合了病人幻想中双亲合二为一的形象,也就是我曾在其他地方描述的“联合父母意象”(combined parent figure)。【见:《儿童精神分析》,特别是第八章和第十一章。】这是在俄狄浦斯情结最早期阶段中幻想形成的特征之一,而这一点若是继续保持其强度,则会危害客体关系与性的发展。“联合父母”这个幻想,从早期情感生活的另一个元素(也就是伴随着口腔欲望受挫而来的强烈嫉羡)汲取其能力。通过对这些早期情境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在婴儿心中,当他受到挫折时,或是因为内在的一些原因而不能满足,他的挫折感会伴随这样的感觉:另外一个客体(不久将以父亲为代表)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他所渴望而在当时被拒绝的满足与爱。从而形成了以下幻想:双亲结合于一种具有口腔、肛门与性器性质的持续的相互满足,而且在我看来,这是嫉羡与嫉妒情境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