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糕
夏季炎热,连胃口似乎都被“晒蔫”了,吃不下饭,还常常感到困乏,这种现象即为“苦夏”或“疰夏”。可是,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清凉爽口的食物来开开胃,增加食欲。专门记载民国时期南京民俗的《金陵岁时记》里说:“立夏,使小儿骑坐门槛,啖豌豆糕,谓之不疰夏。”立夏这天,小孩子骑坐在门槛上吃豌豆糕,整个夏天就可以避免疰夏。这也许表达了人们要把厌食之感挡在门外的愿望。
豌豆糕的制作并不复杂,通常先将豌豆捣碎、去皮,然后煮烂变成糊糊状,加入砂糖小火慢炒。民间传统做法要在里面放上红枣肉、柿饼等,之后放凉凝结,最后用刀切成小块,吃起来口感细腻,温润甜滑。
豌豆糕传入京城后改名叫豌豆黄。“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这首出自《故都食物百咏》里的诗,表明了豌豆黄在燕京传统小吃中占有的重要席位。豌豆黄本是民间小食,相传在慈禧时,被皇宫御膳房改良,之后便“黄袍加身”,成为宫廷宴席上的名点。从此,豌豆黄便有了“粗细”之分。粗豌豆黄就是原先的民间做法,皇宫里的细豌豆黄,则要选取上好原料,工序精细讲究,容不得半点杂质,凝结成块时不能有丝毫裂纹。细豌豆黄在配方中去掉了红枣等配料,回归它本身的豆香味,味道更加纯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