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在天道观、认识论、辩证法和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较多地采取了《荀子》和《易传》的观点和立场。《荀子》主张“人性恶”,《吕氏春秋》主张“圣人修节以止欲”;《荀子》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的欲望和物品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吕氏春秋》也认为“君道”出于生存发展和调节相互关系的需要,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吕氏春秋》对掌握认识宇宙的根本规律也充满了信心。《吕氏春秋》在辩证法方面克服了老子的消极无为,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促成事物转化中的作用,较多地吸收了《易传》“变通趋时”的思想。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战国末期思想家总结历史经验、预见形势变化的成果,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注释
[1] 《论语·八佾》。
[2] 《论语·颜渊》。
[3] 《论语·雍也》。
[4] 《墨子·兼爱》。
[5] 《墨子·公孟》。
[6] 《墨子·修身》。
[7] 《孟子·尽心下》。
[8] 《孟子·滕文公上》。
[9] 《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