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从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对世界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多次如下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1)从认识的对象或侧重点来看,经历了从具体——抽象——具体、从物质——精神——物质、自然——人——自然的过程;(2)从认识对象的特征来看,经历了从运动变化——不变——运动变化、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3)从对认识本身的认识来看,经历了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从存在求真的标准——相对主义——存在求真的标准的过程。应该说,每一次回归并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而是达到了更高的阶段,完成了新的综合,这一不断重复的“正——反——合”的认识过程在希腊哲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希腊的逻辑理性(即分析理性)逐渐形成。
(三)希腊化——罗马时期悲观主义历史观及其神化趋向
1.斯多噶学派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东征,十几年之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建立起来,这标志着城邦文明的终结和帝国时代的开始,从此进入了古希腊历史发展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即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带有明显的希腊中心主义色彩,实际上,虽然希腊文化借助马其顿的兵锋开始向外传播,但东方文化的进入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继亚历山大帝国而兴起的罗马帝国基本上继承了希腊化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世界性的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的出现,基督教正是晚期希腊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东方的犹太教相互结合的产物。正是由于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期在思想史上所存在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常把二者一同归入于晚期希腊哲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