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服饰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军黄、灰、蓝三色统治了女性的衣着打扮,女性特有的身材曲线完全被掩盖在直筒的男性化的服装里面。英姿飒爽成为年轻女性追求的气质和风度。旗袍这种代表东方女性美的时装悄然而逝了。直至90年代,旗袍又以崭新的姿态重返时装舞台,甚至还被作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五、服饰穿戴的规矩
一个民族的服饰,是民族风俗习惯的最为直观的方面,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饰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圈有着不同的规约,这些规约一般都以某种信仰为根据。汉族民间关于服饰的规约主要表现于服饰的颜色、款式、穿戴及放置等方面。
中国传统服饰有四季之分。北方天气温差大,常以单、夹、棉、皮相区别,不按季节穿戴,也是冒犯规矩,就会在民俗风尚上承受种种压力,或预示着某种变故。如六月穿棉袄,不是生病,便是家道中衰,经济拮据,而旁人也会以冷眼相视。
汉族对颜色的区分好恶从来就不着重于审美角度,而是赋予其明确的象征意义。按照正统礼教的观念,属于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应该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服色亦应有别。由此确立起来的一套有关穿戴的规矩,就是所谓“礼服”制。在汉武帝时已有关于服色的禁令。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发布了—道整顿风俗的诏令,其中有“青、绿民所常服,且勿止”,颜师古注:“然则禁红、紫之属。”也就是说,当时的老百姓已常穿青、绿而禁服红、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