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 悟】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人们有所交往,应该是既注重志同道合,又可以求同存异,率直地表明意见;既注重以和为贵,又应该和诤相济,诚直相诤。像这样的诤友才能诚信有加,友谊常存。
如果见面就是彼此唇枪舌剑,互相责备,相互抵牾,这很难作朋友。因此,朋友之间要相互适应,提倡“和为贵”,只有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才能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否则,彼此争斗,相互不容,你有你的打算,我有我的谋虑,只会使事情办糟。但是,在“和”的过程中,彼此要能保持内心的率直、真诚,即志同道合式的“和”,在大义上必须一致。
不可有傲气
阳子居,就是杨朱,尊称杨子,魏国人,大学者。杨朱讲学,从鲁国南行,到楚国沛地,正巧老聃(即老子)到西边的秦地闲游。他早就想拜访老子,好当面请教,心想这次机会难得,不能错过。杨朱估计能在沛地的郊野遇上老聃,可是直至到了梁城方才见上面。老子一见杨朱,没等杨朱致候,就仰天长叹,说:“从前觉得你不错,听得进我的话。现在呢,唉,一副不堪教育的样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