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我国当时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如很多分支学科才刚刚建立,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视野狭窄,不能很好地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等等。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对象、体系、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些原因,当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积极地采取措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系统的、比较成熟的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努力形成学前教育学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概念或范畴、原理、研究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学前教育学学科逐渐成熟和完善,在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改造、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七、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引起重视
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十分缺乏,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可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时便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胜任工作。在这一阶段,有学前教育学工作者提出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参照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标准来确定。虽然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还不能达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水平,但幼儿师范学校应为其学生成为专业化幼儿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好基础。专业化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智慧的人,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突出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教育能力的课程,从而使其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幼儿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以下方面在此阶段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