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六月,以建文帝征召方孝孺入京担任翰林侍讲为标志,朝中正式形成“齐、黄、方”三人智囊团。智囊团中的第一位是兵部尚书齐泰,朱元璋临终前指定其辅佐建文帝,他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辅命大臣;第二位是黄子澄,曾担任东宫伴读,被建文帝尊称为黄先生,他是建文帝的亲信,朱允炆即位后,任命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同参国政;第三位是方孝孺,也就是在野史中被朱棣诛杀了十族的那位仁兄。
虽说智囊团组建起来了,但真正要开始削藩的时候,建文帝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容易,当时朝廷在削藩问题上分为了三派,一派就是以“齐、黄、方”三人智囊团为代表的强硬派,认为必须用强硬措施才能削藩,必要时刻可以采取武力讨伐,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藩王问题;第二派是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温和派,他们认为新帝刚刚登基,削藩不宜操之过急,正所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朱元璋刚刚去世,就磨刀霍霍向叔叔,武力削藩会给皇帝的形象抹黑,因而主张可效仿汉武帝的推恩令,也对藩王推行“推恩”之策,同时这一派还建议建文帝对各地藩王实行更改封地的措施,比如把南边的藩王和北边戍边的藩王互相调换,其目的是使得各地藩王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大本营,这样一来各地藩王就无法在封地形成有效统治,对封地的控制力自然要大打折扣;最后一派则是反对派,就是反对朝廷削藩,不仅反对削藩,还要求朝廷要以更加优厚的条件去厚待这些藩王们,这一派以御史郁新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分封政策是太祖皇帝所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大明江山万世一系,“祖宗之法不可变”,理应作为大明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