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图解,公元前13年——前9年
▲ 大地女神浮雕饰板,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公元前9年,大理石。罗马,和平祭坛博物馆
从巨石阵中竖立的石块到乌尔城的神庙塔,建筑始终是彰显霸权的一种方式。不过罗马建筑一改原先笨重沉闷的气质,转为轻盈流畅的风格。罗马建筑真正与众不同之处是,它意在表达的不是规模感,而是空间感;也并非像希腊建筑那样构建想象的空间(如帕提侬神庙里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圆柱),而是以石料再现出真实的人世间。
罗马雕塑艺术有赖于两项技术:用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用拱起的穹顶营造出高挑宽阔的内部空间和宏伟美观的入口。这两项技术虽不是罗马人首创的,他们却将这些新理念加以充分利用并臻于完善。
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建筑形式,成为罗马帝国显而易见的象征符号。罗马斗兽场约建于公元70——80年,即韦斯巴芗(Vespasian)皇帝执政时期,在其子提图斯(Titus)执政时期完工,几乎全部采用拱形设计,在三层混凝土与石块之上再加一层大理石覆层(后来几乎尽数除去)。罗马斗兽场的别致之处不仅在于拱形设计,而且规模极为宏大,最宽处达500米有余,可容纳约五万人在阶梯式的看台上观赏角斗士搏击或动物猎杀表演。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与欢呼,象征着罗马帝国的煊赫声势。在古代战车比赛场地建成的马克西姆斯竞技场(Circus Maximus)能容纳的观众人数是斗兽场的五倍,更是人声鼎沸,喧嚷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