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笏自己也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他因为珍惜八十回后的残稿,怕再“迷失”,就自己保藏起来,不轻易示人。这真是太失策了!个人藏的手稿能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无情淘汰而幸存至今的,简直比获得有奖彩券的头奖还难。曹雪芹的手迹,除了伪造的赝品,无论是字或画,不是都早已荡然无存了吗?对后人来说,就连畸笏究竟是谁,死于何时何地,也难以稽考了,又哪里去找他的藏稿呢?
蔡义江先生认为,后数十回书稿是批书者怕丢失而“保藏”了起来,谁料无意中造成了“销毁”。
三是清廷封杀说。
持这种说法的红学家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除了认为后数十回或其中重要内容可能被批书人“抽出去”之外,还推测说“也许本来就是被人施以破坏,给毁去或隐匿了”,因而“无稿”,“不过是‘有事’的另一设词罢了。”他进一步论述道:“《红楼梦》在清代中叶的出现,是对封建制度的一个极大的冲击,它的大逆不道的异端思想和明目张胆的暴露丑恶黑暗,非常不利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因此大为他们所注目和仇恨。”但此书“已然在重价之下不胫而走,影响极大,”完全禁毁难以做到,于是“便找到了才子高鹗,干脆将八十回后原稿毁去,另行续貂。”周先生这一观点,后来又在《红楼梦“全璧”的背后》一文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变成了高鹗续书是在乾隆皇帝及其大臣和坤策划下的“一个政治事件”。但周汝昌先生的这种看法,基本上属于自己的揣测和想象,没有充分的资料能作印证,因而受到了很多红学家以及读者的质疑。清朝大兴文字狱,禁书之事常有,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实,但对于《红楼梦》,清中央政府却从未明令禁过。据一些研究者考证,有清一代,安徽、江苏这些地方政府,曾经数次禁过《红楼梦》,但时间都不在红学家们公认的该书问世的乾隆时期,而最早也是在嘉庆之后。而且,官府所谓查禁《红楼梦》等“淫书”,也往往只是一种自我标榜道德高尚的虚假姿态,并未采取过实际行动。当时的书商,只要把《红楼梦》换个书名,仍然照印、照卖不误,像《金玉缘》《大观琐录》,就是《红楼梦》在当时常见的异名,未有因印刷、出售该书而被查禁的记录。其实,《红楼梦》问世的时候正是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如果统治者认定此书大逆不道,必定采取严厉手段予以禁毁,绝不会费那样大的劲让人搞个续集出来,成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清廷编纂《四库全书》时,根据统治的需要对古籍进行了删改,但删改古籍往往只是在局部进行,难度比续写《红楼梦》小多了。像《红楼梦》这样浑然一体的巨制,靠零打碎敲的删改,并不会真正地伤筋动骨,要完全改变其主题思想,谈何容易!